返回 爱风尚w

印度的 “高科技野心” 与制造业发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2025-08-04
近年来,印度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试图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其 “高科技野心” 在多个领域愈发凸显,尤其在半导体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方面。这背后,是印度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束缚的急切渴望。然而,在其迈向高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却成为横亘在前的关键阻碍。

一、“造芯” 之梦:雄心勃勃却困难重重

(一)宏大计划与初期进展

印度政府对半导体制造寄予厚望,莫迪政府誓言 “全力以赴”,欲在 2030 年前将印度打造为全球前五大半导体制造国。为实现此目标,2021 年 12 月,“印度半导体计划” 重磅推出,作为生产挂钩激励方案的重要部分,获 7600 亿卢比(约 100 亿美元)拨款。次年 1 月,半导体制造支持计划正式落地,覆盖硅半导体工厂、显示工厂、化合物半导体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政策推动下,印度半导体产业初期呈现出积极态势。2024 年春天,印度联邦内阁批准 3 个半导体制造厂项目。其中,古吉拉特邦的晶圆厂由塔塔电子与中国台湾力积电合作,投资 110 亿美元,力积电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工厂建成后产能可达每月 5 万片晶圆,产品瞄准 AI、汽车等热门市场。阿萨姆邦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投资 32.6 亿美元,规划产能为每天 4800 万片,预计 2025 年运营,将服务于汽车、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还将专注先进封装技术研发。古吉拉特邦的另一封装测试厂由日本瑞萨电子、泰国 Stars Microelectronics 和印度 CG Power and Industrial Solutions 共同投资 9.15 亿美元建设,能提供全系列封装服务。此外,美国芯片公司美光也于 2023 年 6 月获批在古吉拉特邦设厂,投资 8.25 亿美元建设封装测试厂,加上政府补贴,项目总投资达 27.5 亿美元。2024 年 9 月,印度政府再度批准在古吉拉特邦建立第 5 个半导体制造厂,获 330 亿卢比投资支持,产能将达每天 600 万片芯片,应用于多个行业。美国与印度还将携手建设专注军事领域半导体设备需求的工厂。东京电子、泛林集团、应用材料公司等国际企业也纷纷布局印度,为其半导体产业发展添柴加薪。

(二)现实困境与挑战

然而,印度半导体产业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中遭遇重创。项目搁浅成为常态,2023 年,印度矿业巨头韦丹塔拉与富士康计划在古吉拉特邦投资 195 亿美元的芯片厂项目,启动后便陷入审批僵局。2025 年初,阿达尼集团和以色列 Tower 半导体的百亿美刀项目也戛然而止。近期,Zoho 计划投资 7 亿美元在卡纳塔克邦的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厂项目流产,Zoho 首席科学家表示对技术路线缺乏信心。Adani 也暂停了与高塔半导体的晶圆厂投资计划,认为项目商业可行性存疑,对市场需求和合作方投入资源不满。

劳资矛盾也为产业发展蒙上阴影,韩国三星电子在印工厂爆发大规模罢工,工人提出大幅涨薪、缩短工时等诉求,三星虽能理解一定涨薪要求,但无法接受短期内工资翻倍,这一事件引发外界对印度制造业营商环境的担忧。

 

此外,印度半导体产业还面临技术依赖、供应链不发达、熟练制造人才匮乏以及全球竞争激烈等难题。尽管印度拥有大量半导体方面劳动力,但专业技能差距明显。全球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迅速,印度作为后来者,需大量投资以跟上先进制程节点发展步伐,而建立先进制造设施面临生产挑战、质量控制和规模化生产等诸多风险,其产业成功还高度依赖国内长期芯片需求。

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下的隐忧

(一)亮眼成绩与政府推动

在人工智能领域,印度成绩斐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 2024 年底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实力排行榜》上,印度在 36 个国家 AI 活跃度综合评估中位居第四。2024 年 3 月,印度政府启动 “印度人工智能使命”,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 GPU 关键算力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及政策、资金支持,计划推动 2024 – 2027 年印度人工智能市场年均增长率达 25% – 35%,并在 2027 年创造 170 亿美元价值。全球统计数据库预计,2025 年印度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 80 亿美元。

印度政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2025 年 2 月,莫迪提出印度的 “双重 AI” 愿景,随后印度与法国联合主办 “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展示其借助人工智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

(二)潜在风险与挑战

印度人工智能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主研发技术面临挑战,研发侧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稀缺,大量技术人才流向美西方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成果商业化生态系统不完善。

 

更为关键的是,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冲击印度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可能引发规模性失业和消费下滑,抑制人口红利释放,加大印度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工业化的难度。若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业发展无法兼容,印度可能错失本轮产业升级机遇。

三、制造业:制约高科技发展的短板

(一)长期低迷的发展态势

印度制造业发展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自 1991 年开启经济自由化改革,虽制造业发展被提上日程,但受物流运输、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发展受阻。1991 – 2024 年间,制造业占印度 GDP 比重在 12.8% – 17% 间徘徊。2004 – 2008 年曾有短暂良好发展,年均增长 8%,GDP 占比接近 18%,但 2010 年后再度陷入低谷,占比在 13% – 15% 间波动。

(二)“印度制造” 计划的成效与困境

2014 年莫迪政府推出 “印度制造” 计划,目标是到 2025 年将制造业占比提升至 25%,打造全球制造业中心。2020 年推出的 “生产关联激励” 计划,旨在扶持 14 个领域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到 2024 年,该计划效果未达预期,参与企业开工率低,完成产值仅占目标值的 37%,补贴发放不足原计划的 8%。

 

2024 年印度大选前夕,再次强调打造 “全球制造业强国” 目标,并推出新政策聚焦本土电子制造业。但印度制造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如基础设施薄弱、营商环境欠佳、供应链脆弱、贸易政策不稳定等。尽管在部分领域,如手机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带动电子产品出口增长,制药行业产业链本土化加速,国防军工领域也有一定发展,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与 “印度制造” 的核心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政策设计分散资源,基础设施和物流成本制约生产效率,劳动力技能错配,熟练技工缺乏,女性劳动参与率低,难以支撑高端制造发展。

 

印度的 “高科技野心” 彰显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决心,但制造业发展的滞后现状严重束缚了其前进脚步。要实现从科技雄心到实际竞争力的转变,印度必须正视制造业的短板,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政策优化等方面的投入与改革,否则其高科技梦想可能只是空中楼阁,难以在现实中落地生根 。

最新文章

银行业“反内卷”持续升温!

财经

 

阅读19565

印度的 “高科技野心” 与制造业发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科技

 

阅读16695

《南京照相馆》那些“耻度”爆表的画面被全部删除

电影

 

阅读15756

赵露思和经纪公司的纠纷,揭开了娱乐圈的残酷现实

明星

 

阅读10266

宗庆后百亿遗产案正式拉开了序幕

新闻

 

阅读12914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