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风尚w

中国城市高速扩张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落幕了

2025-08-01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城市经历了波澜壮阔的高速扩张进程。从深圳这座因改革开放而崛起的年轻城市,40 余年间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区面积不断拓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到众多省会城市纷纷向外围进军,建设新区,城市版图迅速膨胀。然而,当下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城市高速扩张的时代或许真的要落下帷幕。

人口结构变迁:增长乏力与流动放缓

中国人口总量增速放缓以及城镇化率增速趋缓,成为城市高速扩张的一大制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2024 年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与此同时,城镇化率从快速增长步入稳定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7% ,按照趋势预估,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达到 75% 左右后将进入稳定 “平台期”。这意味着城镇化进程中从乡村涌入城市的新增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未来仅余约 1 亿人口有待安置,与此前大规模人口进城的 “上半场” 相比,规模仅为七分之一。以东北部分城市为例,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城市扩张失去了人口支撑,一些新城新区出现 “空城”“鬼城” 现象,大量新建住房闲置,公共设施利用率低下,城市发展陷入停滞甚至衰退。

资源环境约束:土地、生态与能源瓶颈

城市长期的高速扩张,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消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成为不可动摇的底线,这使得城市可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愈发稀缺。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大量优质耕地已被开发,城市向外拓展空间极为有限。以上海为例,城市建设用地已接近饱和,土地供应紧张,地价房价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城市进一步扩张的潜力。同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城市扩张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湿地减少、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逐渐凸显。此外,能源供给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传统能源的有限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产生矛盾,这也限制了城市无节制地向外蔓延。

经济发展转型: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的侧重点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以往依靠大规模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城市发展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附加值。以北京为例,近年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不再追求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而是致力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从 “集聚资源求增长” 到 “疏解功能谋发展” 的转变。在此背景下,城市不再盲目向外拓展边界,而是更加注重内部空间的优化和存量资源的盘活。

“城市病” 倒逼:拥堵、污染与高成本之痛

城市高速扩张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 “城市病”,交通拥堵成为大城市的顽疾。在一线城市,早晚高峰时段交通瘫痪现象频发,通勤时间大幅增加,降低了城市运行效率,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增大,空气质量下降,水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房价高企使得住房成为普通民众难以承受之重,生活成本的上升削弱了城市的吸引力。以深圳为例,高昂的房价使得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人才流失现象逐渐显现。这些 “城市病” 的出现,倒逼城市必须改变发展模式,控制扩张速度,注重内部治理和功能完善。

政策导向转变:从增量建设到存量更新

国家政策导向的转变,也为城市高速扩张画上了休止符。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强调对既有城市空间的改造提升,盘活存量资产,完善城市功能。2019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城市更新” 理念,如今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对老旧小区、工业园区、商业区等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利用效率。例如广州通过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社区活力;上海对工业遗存进行改造,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城市功能的更新迭代。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表明,城市发展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优化为主的新阶段。

最新文章

中国城市高速扩张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落幕了

财经

 

阅读19661

中国加紧培养无人机人才,抢占低空经济发展先机

科技

 

阅读15386

《你行!你上!》沦为 “票房惨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电影

 

阅读11973

40 岁李念晒带娃视频,状态令人艳羡

明星

 

阅读10193

国家缘何此时大力整治汽车行业 “内卷”?

新闻

 

阅读17934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