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0 日,演员刘嘉玲在社交平台贴出淘宝店铺截图,直指 “ENCARE 海外旗舰店” 未经授权使用梁朝伟肖像宣传保健品,怒问平台 “这是你们的市场营销策略吗?” 这番公开喊话迅速引爆舆论,不仅揭开了明星肖像权被滥用的行业隐痛,更将电商平台审核失职的沉疴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事件核心的侵权事实清晰可循。涉事店铺将梁朝伟肖像置于保健品主图显著位置,既未标注代言关系,也未公示授权文件。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这种未经同意的商业性使用已构成明确侵权。海口曾有类似判例,某店铺因滥用女演员照片宣传商品,最终被判赔偿 20 万元,可见法律对肖像权保护的边界早已明确。值得警惕的是,涉事店铺带有 “天猫国际” 标识,这种平台背书极易让消费者产生信任错觉,将肖像滥用转化为实际消费误导。
更令人忧虑的是平台在其中的消极姿态。刘嘉玲发声后,涉事品牌虽迅速更换图片,但淘宝平台始终未公开回应。这种沉默并非个例,海基维一公司在淘宝打假时就曾遭遇 “生产企业说了不算” 的荒诞处境 —— 即便提供防伪二维码证明假货,仍需提交鉴定报告与购样公证书,且审核通过率不足 50%。更隐蔽的是淘宝的维权评分机制:投诉失败会降低账户评级,形成 “越维权越困难” 的恶性循环,这种规则设计实则变相纵容了侵权行为。


平台的失职本质是责任与利益的失衡。对淘宝这类流量巨头而言,放宽审核标准可维持商家数量与交易规模,而严格监管则意味着运营成本上升。但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接到侵权通知后未及时处理,需对损失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此前京东在类似事件中主动对接企业下架侵权链接,更反衬出淘宝 “无动于衷” 的失职。当平台将商业利益置于法律责任之上,最终必然侵蚀消费者信任与市场秩序。
刘嘉玲的喊话犹如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普通消费者维权无门的日常。相较于明星拥有的舆论话语权,普通买家遭遇假货或侵权时,往往面临举证难、投诉难的困境。涉事保健品售价两百多元,恰是典型的 “小额高频” 侵权场景,消费者即便察觉异常,也常因维权成本过高选择忍气吞声。


此次事件应成为电商平台治理的转折点。平台需尽快建立名人肖像授权核验机制,采用 AI 识别与人工审核结合的方式排查风险,更要废除不合理的维权评分规则。监管部门亦需强化事后追责,对 “知假护假” 的平台依法严惩。唯有如此,才能让 “刘嘉玲们” 的喊话不再成为维权必需,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安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