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中旬的北京海淀公安分局门口,镜头捕捉到略显狼狈的荣梓杉 —— 这位因《隐秘的角落》中 “朱朝阳” 一角深入人心的 20 岁演员,在经纪人护送下低着头快步走出警局,面对媒体 “是否动手打人”“是否承认恋爱关系” 的追问,始终以手捂脸沉默不语,仓促钻进等候的车辆离去。这一幕成为这场持续多日的艺人纠纷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也将 “少年偶像人设” 与 “肢体冲突” 的矛盾推至公众眼前。


事件的引爆点始于 10 月 15 日女演员李禹熹的长文控诉。她声称与荣梓杉自 2024 年 8 月确立恋爱关系,交往期间遭遇对方出轨与暴力对待,不仅晒出标注 “多处损伤”“脑外伤后综合征” 的诊断书,还透露自己因长期精神折磨确诊中度焦虑抑郁。文中细节直指冲突现场:“他拎着我摔了两次,头和肩膀直接磕在地板上”,而经纪人到场后反称其 “私闯民宅的臆想症私生饭”,随即报警。


警方介入后的剧情多次反转。荣梓杉在警局最初全盘否认恋爱关系,将责任完全推给女方,但在 10 月 12 日的伤情鉴定中,又改口主张双方为 “互殴”。其工作室于 16 日发布千字声明,列出更激烈的指控:李禹熹自 2025 年初起长期跟踪偷拍、言语骚扰,甚至以极端言论威胁艺人,所谓恋爱与出轨均为虚假信息,且艺人从未注册过网传爆料的 QQ 账号。工作室同时晒出荣梓杉报案被威胁的立案文件,形成 “双方均报警维权” 的对峙局面。
10 月 17 日朝阳警方的通报终于给出官方结论:肢体冲突属实,但伤情未达轻伤,双方已签署治安调解书,荣梓杉承担道歉与赔偿责任,案件终结。然而这份 “法律结案” 的文件,却未能平息舆论波澜。网友很快发现诸多疑点:李禹熹家门口的监控据称记录了动手过程,中戏校园内亦有匿名用户放出荣梓杉与不同女生的亲密互动照片,时间线与双方说法均存在出入。


比法律定性更致命的是行业信任的崩塌。某国际运动大牌紧急叫停荣梓杉的 “双十一” 代言物料,中戏悄悄撤下其《雷雨》主演名单,排练表替换为 B 组演员,光线传媒则宣布 “暂停其所有演艺活动”。这种 “止损式软封” 背后,是娱乐圈对 “公众形象风险” 的精准计算 —— 合同中 “维持良好形象” 的条款,远比治安处罚更具约束力。品牌怕连带损失,学校惧社会影响,经纪公司则试图为三部待播剧保留翻盘可能。
从 “国民少年” 到 “警局捂脸离场”,荣梓杉的境遇折射出流量时代的残酷法则:法律只界定行为边界,公众却用道德标尺衡量偶像价值。警方通报的 “案结” 只是起点,品牌评估、校纪调查、粉丝信任重建仍在进行中。正如网友所言,“朱朝阳的眼神曾藏着心事,而现实中的迷雾,或许比电视剧更难厘清”。这场纠纷留下的不仅是一份调解书,更是对少年艺人德行修行与行业风险管控的沉重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