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印度向美国提出的 “零关税” 贸易方案引发全球关注。这一提议并非全面取消关税,而是采用 “精准开放” 策略,在钢铁、汽车零部件和药品三大领域对限定数量商品实行零关税,同时计划将两国整体关税差距从近 13% 缩小至 4% 以下,对 60% 税目商品实现零关税,对 90% 美国输印商品给予优惠准入。这一政策转折背后,是印度在大国贸易博弈中的战略算计与现实压力的复杂交织。


从背景看,美印贸易失衡是是重要推手。2024 年美印贸易额达 1900 亿美元,美国对印贸易逆差 457 亿美元,特朗普政府将此归咎于印度 17% 的平均关税(美国仅 3.3%)。2025 年 4 月,美国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 27% 关税,并设 90 天谈判窗口期,印度陷入被动。此前印度虽向 WTO 提交对美 19 亿美元报复性关税提案,却很快转变态度,体现其在不对称贸易关系中的妥协。
在具体领域,印度的 “零关税” 提议有明确产业指向。汽车零部件方面,印度对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部件取消关税,可降低本土车企生产成本,同时为美国车企提供低价供应链选择,但可能冲击印度本土零部件制造商。药品领域是印度优势,2024 – 2025 财年对美药品出口 105 亿美元,零关税有望扩大仿制药市场份额,不过美国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可能成为执行障碍。钢铁领域,零关税或加剧印度本土钢铁业竞争,美国钢铁企业也面临印度低价产品冲击,双方需在数量限额上进一步协商。


协议推进面临多重障碍。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明确将农业和乳制品列为 “红线”,拒绝美国要求开放转基因产品市场、放宽饲料监管的诉求,因这涉及印度 2.6 亿农民利益,莫迪政府担心引发民意反弹。美国则坚持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产品、乙醇及医疗器械市场,双方在关键领域分歧明显。此外,印度标准局(BIS)的 140 多项质量控制令(QCO)与美国监管体系存在差异,监管互认协议谈判进展缓慢,影响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效。
从影响看,该提议对印度经济是双刃剑。短期可缓解美国关税压力,为宝石珠宝、纺织品等出口行业(2024 年对美出口超 200 亿美元)争取市场准入,同时降低国内制造业原材料成本。但长期可能加剧产业对外依赖,中小企业面临美国竞争压力,2025 年印度中小企业贡献 GDP 的 30%,若缺乏保护措施,可能引发倒闭潮,冲击就业市场。对美国而言,虽可能扩大农产品和高端制造业出口,但也面临本土产业空心化风险,汽车零部件和钢铁行业就业或受影响。


当前,美印谈判仍处于拉锯阶段。2025 年 6 月底印度延长赴美谈判行程,双方计划 2025 年秋季敲定首批协议内容,目标是 2030 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 5000 亿美元。印度的 “零关税” 提议是阶段性策略,既想通过局部开放换取美国关税让步和技术合作,又要保护敏感产业,这种平衡难度大。未来,美印贸易谈判若要取得突破,需在互惠原则下找到利益契合点,避免零关税沦为政治博弈工具,真正实现产业互补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