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具身智能领域独角兽智元机器人入主后,7 月 9 日以来上纬新材的股价持续狂飙:至今股价区间涨幅超 1300%,连续 11 天 20% 涨停刷新 A 股纪录,以 “两周 10 倍涨幅” 成为年度妖股……
但 8 月 5 日复牌后,公司股价再度以 20% 的涨幅收盘,收盘价 110.48 元 / 股再创新高。
10 倍大牛股,为何如此疯狂?
两周涨 10 倍的爆发式增长,源自一纸公告。
7 月 8 日晚,上纬新材公告称,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持股平台将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取得公司控制权。
如果本次收购完成,将成为新 “国九条” 和 “并购六条” 实施以来,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首单交易。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纬新材短期股价暴涨,核心支撑在于市场对 “机器人 + 新材料” 跨界收购的题材炒作,叠加智元机器人带来的产业协同预期,以及阶段性市场情绪对机器人题材股的追捧。
IDC 最新调研显示,到 2029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 4000 亿美元,中国市场占近半份额。而智元机器人是国内人形机器人 “第一梯队” 选手,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 “本体 + AI” 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此笔控制权收购,智元机器人累计耗资将达到 21 亿元。
而上纬新材主营业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循环经济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00 年上市其发行价为 2.49 元 / 股,彼时总市值仅 10.04 亿元。
对于收购原因,智元机器人表示:“看好上纬新材发展前景”,上纬新材亦在公告中称:“收购方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和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促进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而令股价疯狂的更深层逻辑,在于智元机器人 “借壳上市” 的猜想。
“市场预期智元机器人成为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后,可能会将机器人资产注入,推动上纬新材转型为人形机器人平台化企业,提升公司未来发展预期。”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对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分析。
寄希望于上纬新材完成从基础化工赛道到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的身份跃迁,多方资本展开了动辄百亿级别的疯狂炒作。
根据龙虎榜数据,7 月 18 日 —30 日,中小投资者参与上纬新材交易金额达到 104.67 亿元,净买入金额 3.76 亿元;其他自然人交易金额为 116.76 亿元,净买入为 4.07 亿元;机构参与交易金额为 20.02 亿元。
它还能 “疯” 多久?
上纬新材股价短期内的非理性狂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当股票 10 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超 100% 时,交易所可实施停牌核查。而上纬新材在 7 月 9 日至 7 月 30 日期间的 22 个交易日内实现了 10 倍涨幅,7 月 30 日公司迎来停牌核查。
贺金龙则进一步指出,停牌核查往往是高位股的重要见顶信号,会让投资者意识到炒作风险,资金态度可能会从追涨转向谨慎观望甚至抛售。更长期来看,股价终究会逐渐回归基本面。
此外,就业绩而言,上纬新材的最新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净利润减少主要是因为海外美金应收账款造成的汇兑损失约 768 万元、研发可回收产品检测试验费增加约 572 万元。
令人意外的是,经历了 3 个交易日的停牌核查叠加上半年净利润减少,上纬新材股价走势仍然 “凶猛”。
公司所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近一个月的平均滚动市盈率仅为 24.87 倍。
作为对比,天眼查 App 显示,智元机器人的估值也 “才” 150 亿元,而当前上纬新材最新市值已经超过 440 亿元。
而高换手意味着持股结构不稳定,投机情绪浓厚。比如,因计划并购半导体资产而同样成为 “10 倍大牛股” 的双成药业。再比如,去年 10 月市值约 31 亿元的光智科技,因拟收购估值 200 亿元的 “独角兽” 先导电科,复牌后接连斩获 8 个涨停板,从停牌前的约 22 元涨至最高 115.5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