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 的名字曾如雷贯耳。2025 年初,这家由幻方量化创立的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凭借大语言模型 DeepSeek-V3,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其以极低的训练成本 —— 仅用 2048 块 GPU 花费 2 个月、557.6 万美元,就实现了与 GPT-4o 性能相当的成果,震惊了整个 AI 界。一时间,DeepSeek 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各方赞誉不断,Meta CEO 扎克伯格、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等科技大佬纷纷对其技术实力表示认可 。
DeepSeek 的发展可谓一路高光。2024 年 1 月发布首个大模型 DeepSeek LLM 后,又陆续开源了多个性能卓越的模型。到 2025 年 2 月,DeepSeek 日活跃用户数突破 3000 万,App 在 140 多个国家的苹果 App Store 下载排行榜登顶,其热度甚至盖过了长期占据榜首的 ChatGPT 。诸多企业和机构也纷纷与 DeepSeek 展开合作,国内三大运营商全面接入,吉利、岚图等车企将其融入自家汽车智能系统,深圳、广州等城市将 DeepSeek 应用于政务系统 。

然而,半年过去,如今的 DeepSeek 似乎不复往日辉煌。从数据上看,据 QuestMobile 发布的《2025 年二季度 AI 应用价值榜》,DeepSeek 一季度月均下载量高达 8111.3 万,到二季度却骤降至 2258.9 万,降幅达 72.2% 。一些短视频平台也出现了诸如 “DeepSeek 流量下滑”“使用率暴跌至 3%” 等论调,结合某国外研究机构数据,宣称 DeepSeek “商业失败”“跌落神坛” 。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AI 领域竞争本就激烈,新的模型和技术不断涌现。在 DeepSeek 崭露头角后,国内的混元、通义等大模型也取得显著进步,市场份额被进一步瓜分 。另一方面,DeepSeek 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例如,其模型的幻觉率曾引发关注,中文通用大模型综合性测评基准 SuperCLUE 显示,DeepSeek-R1 模型幻觉率高达 21.02%,远高于部分同类模型 。这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得到一些不准确甚至荒谬的回答,影响使用体验。此前 “DeepSeek 向王一博道歉” 的热搜事件,就是 AI 幻觉导致的谣言,这一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 DeepSeek 的口碑 。

不过,对于 DeepSeek 热度下降,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它 “跌落神坛”。其一,很多高黏性用户并非通过官网和 App 使用 DeepSeek,而是借助腾讯元宝、百度等不同服务商提供的接口,或是由工作单位在本地服务器部署使用 。这些使用数据并未被完全统计在内,仅依据官网访问量等数据判定 DeepSeek 衰落并不客观。其二,DeepSeek 的核心目标或许并非追求短期的流量和商业利益。其创始人梁文锋很少接受采访,团队也专注于技术探讨,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曾表示梁文锋心思全在 AGI(通用人工智能)上 。DeepSeek 打造的开源生态,对推动国内 AI 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众多开发者基于其开源技术,开发出各种创新应用,在医疗、教育、机器人等领域发挥作用 。

在如今的 AI 领域,技术迭代迅速,市场风云变幻。DeepSeek 虽看似热度不如从前,但它在技术创新、开源生态构建等方面留下的影响不可磨灭。未来,随着其对模型的持续优化,以及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DeepSeek 能否重回巅峰,或是以另一种方式在 AI 领域持续发光发热,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