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风尚w

近段时间,中国芯片产业频频刷新动态

2025-06-09

其二,芯片产业每个环节都有极高的技术壁垒,突破并非一日之功。纵使强大如苹果,刚开始自研芯片时也无法摆脱“套壳三星”的质疑。即便到了今天,苹果芯片依旧需要依靠ARM指令集架构设计,并外挂高通5G通信基带。当年,华为麒麟芯片,从设计到生产也深度依赖全球技术链、产业链。面对美国的使绊子,经过多年“蛰伏”,麒麟芯片全链条国产化率才越来越高。“中国芯”起步晚,每个环节我们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小,所谓“自主可控”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突破,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去提升,一口吃成胖子并不现实。

其三,技术合作中,本就蕴藏着后来者的机会。上世纪50年代,日本陆续以低价引进了美国最新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经过二三十年发展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DRAM(存储器)生产国,一度打得英特尔节节败退。然而,这不是故事的全部。1969年,一家名为Busicom的日本计算器制造商聘请英特尔为其设计的计算器制造芯片。正是在这个项目中,英特尔创新地把计算单元集中到一枚芯片上,开发并商业化了世界上第一个单芯片微处理器(GPU):英特尔4004。可以说,如果没有自由、开放的技术交流,日本难以在最初引进半导体先进技术,也就没有日后赶超的基础;美国也难以在服务全球产业需求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找到大有前景的CPU“边缘市场”。

说到底,创新突围必须稳扎稳打、厚积薄发,“一夜逆袭”的爽文剧本不适用于科技发展,真正的“国产”“自研”也不该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合作共赢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场长征中,每一步都不容易,更有可能遭遇失败。倘若只要没有成功上岸,就认为那些阶段性的探索与突破不值一提,未免不负责任。这种认知模式,是对科技发展规律的曲解,也是对无数埋头苦研者的不尊重。

(三)

登上山顶的路从来不止一条。每个攀登者面临的压力、境遇也不尽相同。有的面前是绝壁悬崖,除了攀岩登顶别无选择。有的前路虽是荆棘密布,但仍有曲径通幽的机会。

作为半导体领域的后进者,向上攀登永远比“仰望兴叹”“打口水仗”有意义。在全球化分工与技术自主化的博弈中,中国半导体产业容得下不同的攀登路径。只要目标一致,终将殊途同归。

而这又何尝不是中国科技突围的缩影?

我们曾经在极限压力下刻苦攻坚,于绝境中奋力突围。“两弹一星”惊艳世界,载人航天逐梦九天,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自力更生、集智攻关的结果;

我们也曾借助庞大市场优势,依靠国际贸易体系,在一些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实现技术突破。“市场换技术”让中国高铁技术迈出了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主动融入国际市场让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技术引进、转包生产、核心技术突破到重大航空产品和整机技术出口的历史性跨越。

自主筑基,合作为桥。“封锁”是自主创新的外部推动力,但更多时候,中国科技创新并非拿着“绝境剧本”,压力重重自当艰难破局,也要利用资源、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

最新文章

充电宝电芯安全隐患,撼动百亿市场根基

财经

 

阅读19274

人才需求与供给双向“升温”,具身智能行业究竟想“摇”什么人?

科技

 

阅读12746

《侏罗纪世界:重生》中国内地与北美同步上映

电影

 

阅读15201

白鹿玩不起,遭到了全网群嘲

明星

 

阅读10133

我国富人数量减少了,说明了什么?

新闻

 

阅读19919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