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达芬奇垄断”
带着六个集装箱,只身一人前往印度
李耀办公室书柜上摆放着各类医学、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英文书籍。其中,有一张合照被摆放在书柜中间位置。他说:“这张合照很有纪念意义,我身旁是德国和美国的合作伙伴,还有我们印度的‘1号’员工。”
“从成本上,达芬奇单台设备高达2500万元人民币,博恩思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让设备成本降至1/3,单次手术成本降至1/5。”至于为何将“出海”第一站投给印度?李耀表示,海外市场从设备采购到治疗支付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了新兴技术与服务模式,而印度已经成为全世界医疗器械厂商最重视的市场。
▲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手术机器人
“第一次出海是带着求知去,第二次是带着技术去,第三次则是带着产品出去。”时间回到2021年,李耀带着一个背包,六个集装箱,只身一人前往印度。当时,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只有一份印度排名前五十的外科医生名单。他说:“我只有一个信念,希望他们试一试‘成都造’产品。”
最终,经过9个月的努力,博恩思与印度最大上市私立医院集团MAX Healthcare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推进公司产品在印度的市场化进程,同时与印度最大公立医院Maulana Azad Medical College(MAMC)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临床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为什么一定要“出海”?李耀解释,“我们一直在探索全球化市场,医疗器械是全球化的产业。技术上,我们希望得到全世界医生的反馈和体验,帮助我们让机器人更‘聪明’。”他表示,能将研发成果推广到全球,打破行业垄断,降低设备成本,让先进医疗资源惠及大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