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家们在这里经历辉煌与幻灭。它最初的男主人是一名飞行员。即使妻子一次次规劝,他也无比坚信航空业的未来。但后来,他却在一战期间死于西班牙大流感。爵士时代,这里生活着一位发明家,透过发明并改进“乐之宝”安乐椅,他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并搬家去往加利福尼亚。再然后,便是理查德的父亲艾尔·杨,一位从二战战场生还的退伍兵,他用3400美元的价格贷款买下了这栋屋子,作为婚房。时代的变迁,被具象化为客厅陈设的改变,从最开始的古典优雅,到爵士时代的富丽堂皇,再到二战后的简约质朴。
《此心安处》剧照
《此心安处》剧照
《此心安处》借此勾勒出了各个世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从杰克·伦敦与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冒险家、梦想家,再到阿瑟·米勒笔下的推销员。然而,即使时代改变,人的生命却总是那样,灿烂虚无得如同融有落日的大海。若是在入夜时分,你在窗口张望,看见远处的一盏盏灯火,那是他人的人生,那是你本可以拥有,此刻却被隔绝在外的人生,那是有着另一种可能性的人生,也许平淡如水,也许烈火烹油,你想象的自己在那一盏灯火里,其中也许盈满一家人久久不散的笑声,正是那笑声缝纫了夜晚的豁口,让漫天星光不至于泄露,让他们所经历的动荡不安的时代不至于那么难以忍受。
影片最后,当镜头从客厅移开,我们终于看见屋子的全貌,亦可以看见这一整片社区。我们不禁要想,只这一个窄小的空间,就承载了那么厚重的生命史,而这世界又如此广大,等待着我们去注视,去发现。
影片试图以窄小的空间,承载厚重的生命史。
页码: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