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风尚w

《想飞的女孩》:镜头里的隐喻,与被囚禁的飞翔

2025-10-15

文晏在《想飞的女孩》中,用一把锋利的镜头剪刀,将现实的枷锁与梦想的羽翼剪切成明暗交织的画面。这部被称作“飞翔寓言”的影片,从未给过“飞翔”一个具象的圆满结局,却通过色调、符号与叙事结构的精妙设计,让每一位观众都触摸到了“想飞”背后,那份沉重又滚烫的渴望。

双线叙事的拉扯,构成了影片最核心的张力。现实线里的重庆老城区,被导演用近乎窒息的视觉语言包裹:狭窄街道切割出碎片化的天空,低矮房屋的阴影里藏着原生家庭的 “吸血” 式索取,连灯光都带着潮湿的灰暗。方笛在影视城的片场摔倒又爬起,镜头始终贴着地面跟拍,让观众清晰看见她膝盖上的淤青与威亚勒出的红痕 —— 这里的 “飞行” 是谋生的工具,是被量化的劳动,毫无自由可言。而在姐妹俩的回忆与幻想中,画面骤然切换:童年时奔跑的广袤草地,少年时仰望的湛蓝天空,镜头一次次用仰拍捕捉她们张开双臂的瞬间,将渺小的身影与开阔天地融为一体,形成现实与理想的尖锐对立。
贯穿全片的意象符号,如同解开 “想飞” 密码的钥匙。那只反复出现的乌鸦,总在灰暗的天空下盘旋,它不是不祥的预兆,而是女性困境的化身 —— 既背负着 “不吉利” 的社会偏见,又始终在低空盘旋不肯坠落。方笛练习武打的钢丝与田恬逃亡时走过的天台边缘,构成了一组奇妙的互文:钢丝上的 “飞行” 看似自由,实则被绳索牢牢束缚;天台的边缘既是绝境,也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最令人揪心的 “生理期跳水戏”,更是将隐喻藏进生理痛感里 —— 女性的身体从未真正属于自己,连追梦的脚步都要被生理规训与资本压榨双重捆绑。
影片的色彩语言同样暗藏玄机。当田恬第一次穿上方笛给的干净衬衫,米白色的布料在灰暗场景中格外刺眼,那是她逃离泥沼的第一缕希望;而方笛那件洗得发白的练功服,从最初的灰蓝逐渐被汗水、泥土染成深褐,颜色的沉淀恰是梦想被现实磨损的痕迹。导演极少使用明亮的暖色调,唯有结尾处姐妹俩坐在江边看日出时,橘色晨光短暂笼罩全身,却并未驱散身后的阴影 —— 这正是影片的清醒之处:救赎从不是一劳永逸的飞翔,而是带着阴影继续前行的勇气。
文晏用刀锋般的镜头剖开社会肌理,让我们看见 “想飞” 的本质,是对被规训人生的反抗。那些未完成的飞行、未愈合的伤口、未消散的阴影,共同构成了最真实的女性生存图景:飞翔或许遥远,但向往自由的心跳,永远不会停止。

最新文章

《想飞的女孩》重庆校园路演引热潮 女性互助故事打动青年观众

新闻

 

阅读10539

《想飞的女孩》:镜头里的隐喻,与被囚禁的飞翔

电影

 

阅读19610

《想飞的女孩》:荆棘上的相拥,是女性的救赎翅膀

影视

 

阅读11002

李一桐:新中式雅致与烟火气可爱的融合

明星

 

阅读14993

双姝同框:许晴与车晓的美学碰撞

娱乐

 

阅读12690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