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庆档18.35亿元的票房数据背后,“电影+文旅”“电影+消费”的产业融合新图景尤为亮眼。在观影人次突破5007万的同时,影片取景地客流量激增、票根经济持续升温,标志着中国电影正从单一娱乐产品,升级为驱动文化消费的复合型IP。
“跟着电影去旅行” 成为假期消费新潮流。《志愿军:浴血和平》的取景地江西横峰影视基地,国庆期间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 50%,当地文旅部门借机打造 “电影旅行目的地” 品牌,推动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效文旅动能。《刺杀小说家 2》则再次带火重庆文旅市场,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达 565 万人次,影片中奇幻场景与城市实景的交织,让重庆成为年轻游客的打卡新选。这种联动并非个例:国家电影局联合总台启动的 “跟着电影去旅游” 活动,正推动电影从内容载体转变为文旅引流的核心引擎,实现 “一部影片带火一座城” 的产业价值。
电影对消费市场的拉动更延伸至多元场景。国庆档期间,全国超 300 座城市的影院推出 “票根换购” 活动,凭观影票根可兑换餐饮折扣、文创产品等福利,带动周边消费增长超 20%。在青岛东方影都、横店影视城等基地,“影视研学”“片场体验” 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将观影的瞬时体验转化为沉浸式消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的 “文旅 + 百业” 理念,在国庆档得到生动实践 —— 电影正成为连接文化、旅游、零售的消费枢纽。
产业融合的深化更倒逼市场供给升级。今年国庆档近 365 万场次创历史新高,36.6 元的平均票价保持近五年最低,影院通过优化服务与降低门槛吸引观众,同时以 IMAX、CINITY 等特效厅提升观影体验,强化线下不可替代性。这种调整与 “电影 +” 生态形成良性循环:更优质的观影服务吸引更多观众,庞大的观影群体又为跨界消费提供基础,推动产业从 “票房依赖” 转向 “生态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四线城市在档期票房占比提升至 23.7%,《731》等影片在下沉市场的热卖,印证了 “电影 +” 效应已突破地域限制。当电影内容能够触达更广泛受众,其带动的消费联动也将形成全国性市场。2025 国庆档的实践表明,中国电影产业正告别粗放增长,通过内容与产业的双重创新,构建起 “内容创作 — 观影消费 — 跨界融合” 的完整生态链,这正是电影市场持续复苏的深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