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风尚w

估值虚高:重蹈“概念溢价”的覆辙

2025-10-11

互联网泡沫时期,企业仅凭“.com”标签就能获得数百倍市盈率,市值与盈利严重脱节。这一幕正在AI领域重现:2025年全球AI初创企业融资额突破千亿美元,部分企业尚无落地产品,估值却堪比成熟科技公司。更值得警惕的是“参数竞赛”催生的泡沫——企业争相发布千亿级参数模型,却忽视模型的实际效用,正如当年互联网公司比拼网站流量却不懂盈利。这种脱离基本面的估值逻辑,与2000年纳斯达克的狂热如出一辙,为泡沫破裂埋下隐患。

盈利困境:技术狂欢难掩商业短板

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始于盈利问题暴露 —— 大量企业拥有用户却无变现路径,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倒闭。当前 AI 企业正面临相似困境:生成式 AI 训练一次消耗数百万美元电费,推理成本居高不下,而商业化场景仍局限于内容生成等浅层次应用。即便在政策推动下,800 多个 AI 应用场景中,真正实现盈利的不足 30%。许多企业依赖资本 “输血” 维持运营,一旦融资收紧,便会重蹈Pets.com的覆辙。这种 “技术先进,商业滞后” 的矛盾,正是泡沫形成的核心特征。

资本狂欢:非理性涌入催生行业乱象

20 世纪 90 年代宽松货币政策催生了互联网投资狂潮,而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同样点燃了 AI 资本热情。风险投资机构扎堆涌入大模型赛道,甚至放弃尽职调查,仅凭 “AI 概念” 就砸下重金。这种非理性资本催生了诸多乱象:部分企业抄袭开源模型包装成 “自研成果”,有的借 AI 噱头炒作股价,正如当年互联网公司用 “眼球经济” 欺骗投资者。更严重的是,资本过度集中于通用大模型,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资源浪费严重,这与互联网泡沫前的无序扩张高度相似。

技术隐患:“黑箱” 与伦理的定时炸弹

互联网泡沫破裂有技术局限性的推手,而 AI 技术的固有缺陷可能加速泡沫崩塌。深度学习的 “黑箱难题” 导致决策不透明,医疗、金融等关键领域不敢深度应用;数据偏见引发的歧视性输出,已引发多起社会争议。更严峻的是伦理风险,深度伪造技术滥用、隐私泄露等问题,可能触发全球监管收紧,正如当年互联网泡沫后期的政策整顿。技术缺陷与监管风险的双重挤压,会让资本快速退潮,就像 2001 年互联网企业集体倒闭那样,引发 AI 行业的 “清算时刻”。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AI 热潮与互联网泡沫虽技术背景不同,但估值虚高、盈利缺失、资本狂热的核心特征已然显现。若不能及时回归商业本质,这场技术狂欢终将沦为又一场泡沫悲剧。

最新文章

估值虚高:重蹈“概念溢价”的覆辙

财经

 

阅读18755

AI热潮不会重蹈互联网泡沫覆辙:技术与生态的本质跃迁

科技

 

阅读13308

张柏芝红衣背带裤造型释出:活力与甜美的完美演绎

明星

 

阅读17348

中国吹响贸易战全面反攻号角:精准破局与战略重塑

新闻

 

阅读10437

冉莹颖 41 岁生日宴温情满溢,14 岁轩轩橘发高挑成焦点

娱乐

 

阅读12463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