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在喜马拉雅山区举办的烟花秀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于生态保护与艺术商业活动边界的激烈讨论。
9 月 19 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境内的查琼岗日山脊举办了名为 “升龙” 的烟花表演。现场视频显示,傍晚时分,三幕彩色烟花被依次引爆,从海拔约 4600 米的山脚沿着山脊向上延伸至超 5000 米海拔的山顶,绚丽的烟花勾勒出 “飞龙腾空” 的震撼视觉景观。这本应是一场令人赞叹的艺术盛宴,却因举办地点的特殊性,遭到了大众的质疑与批评。


主办方在面对舆论时表示,此次烟花秀选用的烟花彩色粉均为生物可降解材料,且在多地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燃放等级也为最低风险。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方案,比如燃放前将牧民牲畜转移至安全距离,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并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等,力求确保不留生态隐患。然而,这些解释并未能打消公众的疑虑。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脆弱性。这里年均温较低,生物活性受到限制,生物降解能力远不如平原地区。即便主办方宣称使用的是 “生物可降解彩色粉”,但专家指出,这类材料在高寒环境中的分解时间会大大延长,残留的化学物质极有可能长期污染土壤和水源。而且,烟花沿山脊 “贴地燃放”,形成了连片裸露区域。当地植物学家表示,该区域地表覆盖的草毡层本就十分脆弱,起到固碳、保水和防止风蚀的关键作用,草毡层下方是贫瘠的母质层,一旦草毡层被破坏,植被恢复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爆破产生的冲击波还可能导致草甸土层松动,引发小规模滑坡或泥石流。


不仅如此,热龙乡烟花表演区域是多种高原物种的栖息地和觅食地。雪豹作为青藏高原的顶级捕食者,对声、光刺激极度敏感,烟花产生的噪音可能使其听力受损并出现应激反应。而当地的鼠兔、旱獭等小型动物是雪豹的重要食物来源,项目方试图用盐砖引导鼠兔等物种离开的方法,实际效果有限,爆破甚至可能直接摧毁小型动物巢穴,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
随着舆情的不断发酵,日喀则市于 21 日发布情况通报,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依法依规处理。随后,“始祖鸟” 发布致歉信,表示诚恳接受批评建议,将配合开展环境生态影响复核工作。蔡国强工作室也向公众致歉,承认存在考虑不周之处。


这起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艺术表达与商业利益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艺术需要创新与突破,但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也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评估机制,特别是针对生态脆弱地区的各类活动,要制定更为严格、科学的审批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生态红线不被逾越。
我们期待,未来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商业活动,都能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让美丽的自然景观得以长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