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涉及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的优化调整备受关注。这一政策变化旨在更好地适应房地产市场新形势,进一步促进外资流入与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汇资金的使用有着严格规范,尤其在房地产领域,旨在防范 “热钱” 投机炒作,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过去,境外个人在境内购房办理资金结汇支付时,需先取得房地产主管部门出具的购房备案证明文件,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但实际业务流程中,房地产企业或二手房出让方通常要求先收到首付款才办理网签,这使得境外购房者在资金结汇环节遭遇阻碍,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


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试点 “先结后补” 的便利措施。即境外购房者在满足房地产主管部门和各地购房资格条件下,可凭购房合同或协议,在取得购房备案证明文件之前,先行在银行办理购房所涉外汇资金的结汇支付,后续再补交备案证明文件。试点成果显著,赢得了积极反响。如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这一便利政策推广至全国范围。
此次政策优化,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从市场需求角度看,随着政策的实施,境外人士购房的资金结汇支付环节大大简化,购房流程更加顺畅,这无疑会激发更多有购房意愿的境外个人付诸行动,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需求动力。尤其在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长期以来吸引着大量境外人士工作、生活,他们对住房有着刚性或改善性需求,新政的实施将有效释放这部分需求,提升市场活跃度。


在市场信心层面,政策调整向外界传递出我国积极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信号。境外人士在境内购房更加便利,有助于增强他们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也让全球投资者看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开放性与稳定性,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房地产领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融通与资源优化配置。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新政同样带来利好。简化境外人士购房结汇支付流程,意味着潜在客户群体的扩大,有助于企业加快去库存,缓解资金压力,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例如,一些位于城市核心地段、主打高端品质的楼盘,往往受到境外高净值人士的青睐,新政实施后,这些楼盘的销售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便利仅仅是在银行办理资金结汇支付时的审核程序优化,现行境外个人境内购房政策的基本框架并未改变。境外个人仍需严格符合房地产主管部门和各地购房资格条件,这一点为政策的平稳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的政策优化,是在充分考量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将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提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