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4 日,江苏、湖北、福建、河南、浙江五省民政部门集中发布多项民生新政,涵盖社会组织建设、对口援藏、低保标准调整、身后事服务优化、养老补贴发放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我国民生保障体系向更精准、更高效、更人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福建省民政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标志着低保标准制定机制的重大变革。该通知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调整为与各设区市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并要求各设区市综合考量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设定量化比例。
河南省推出的个人身后 “一件事” 联办服务,则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以往分散在 9 个部门的 13 项业务,如今压缩为 “一件事”,群众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办理,最快 23 个工作日可办结全部事项。服务渠道包括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 及政务服务中心 “一件事” 综合窗口,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覆盖。


浙江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发放的通知》,聚焦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补贴对象覆盖居住在浙江省的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发放,不得支取、套现,有效期为 12 个自然月,依托 “民政通” 平台实施全流程管理。
湖北省民政厅则印发《关于动员全省社会组织参与援藏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格桑村为湖北社会力量助力西藏山南市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村,并制定三年规划。通知鼓励社会组织动员会员单位、个人到西藏山南投资兴业,通过独家认领或联合认领援建项目。目前,湖北省已有 23 家社会组织与格桑村建立帮扶关系,计划投入资金 1.8 亿元,实施青稞种植基地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技能培训等 12 个帮扶项目。


从福建的低保标准科学化调整,到河南的身后事服务便利化改革,从浙江的失能老人精准化补贴,到江苏的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湖北的社会组织援藏创新,五省民政新政既关注民生痛点,又聚焦发展重点,展现了我国民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