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4 日,中国科技领域传来多项突破性进展,从粮食安全到人工智能,从脑机接口到机器人产业,一系列创新成果彰显了我国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全球首款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的正式发布,为粮食仓储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这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采用多模态感知与 AI 决策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平粮作业模式。据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储粮研究院工程师张建军介绍,该机器人作业效率达到人工的 10 倍以上,可精准控制粮面高差在 2 厘米以内,实现近零破损率,同时有效避免了人工进入粮仓作业面临的粉尘污染、缺氧等职业风险。


“过去一个粮仓需要 3 名工人工作 8 小时才能完成平粮,现在机器人 2 小时就能搞定,还能实时监测粮食温度、湿度等指标。” 在河南郑州某国家粮食储备库的演示现场,仓库主任王建国向记者展示了机器人的作业流程。该机器人配备的激光雷达与高清摄像头,可构建粮仓三维模型,通过 AI 算法规划最优作业路径,其机械臂采用柔性材料,既能保证作业效率,又能保护粮食颗粒完整。业内专家预测,这款机器人若在全国粮食储备系统推广应用,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超 20 亿元,同时使粮食损耗率降低 0.5 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多保障 100 万人的口粮供应。


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优必选科技再创佳绩,斩获 2.5 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刷新全球同行业单笔订单纪录。此次订单主要包括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的 Walker S2 机器人,预计年内启动交付。截至目前,优必选 Walker 系列订单总额已近 4 亿元,业务覆盖汽车、3C 制造、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预计 2025 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量将超 500 台。
“Walker S2 的自主换电系统是关键突破,可实现 5 分钟快速换电,解决了工业机器人续航短、充电慢的痛点。” 优必选首席技术官熊友军博士表示,该机器人搭载的新一代运动控制算法,使其在精密装配、物料搬运等场景的定位精度达到 ±0.02 毫米,满足半导体制造等高端行业需求。在深圳某汽车工厂的应用现场,10 台 Walker S2 机器人已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将生产线良品率提升了 3.2 个百分点,人力成本降低 40%。


脑机接口赛道也迎来重要进展,道氏技术宣布拟出资 2.13 亿元认购强脑科技 Pre-B 轮优先股。作为 “杭州六小龙” 企业之一,强脑科技专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已推出智能仿生肢体、脑机安睡仪等产品。此次投资将推动道氏技术 “AI + 新材料” 战略落地,强化碳材料在电子皮肤等领域的应用。尽管强脑科技尚未实现盈利,但累计融资已超 10 亿美元,估值达 50 亿美元,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脑机接口技术前景的高度认可。
从保障粮食安全的智能装备到引领产业变革的人形机器人,从脑机接口的前沿探索到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态势,9 月 4 日的科技新闻勾勒出一幅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图景,也预示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重塑全球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