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爱风尚w

应对 AI 人脸识别威胁,筑牢银行账户安全防线

2025-08-21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 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新的安全隐患。其中,能绕过人脸识别的 AI 对银行账户安全构成的威胁,已不容忽视。

 

不久前,南京市办理的一起 “AI 换脸” 诈骗案令人触目惊心。犯罪嫌疑人符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多达 195 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随后借助 AI 换脸软件,以 “人脸识别” 的方式成功登录了 23 名被害人的金融平台支付账户。在这一过程中,他非法更改了 5 人的支付密码和绑定手机号,冒用 1 人的支付账户绑定银行卡购买手机,盗刷金额共计 15996 元。

这起案件暴露出人脸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漏洞。目前常见的人脸识别技术包括 2D 和 3D 识别。2D 识别由于其平面、静态的特性,安全性较差,一张高分辨率的照片或视频就有可能使其失效,像小区门禁、公司考勤所用的 2D 人脸识别,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3D 人脸识别技术虽相对安全,常被应用于金融和政务服务等重要领域,甚至还会叠加多种模态增强防护,但面对精心伪造的 AI 换脸视频,依然存在被欺骗的风险。

 

随着此类风险的出现,黑色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在一些电商及社交平台上,竟然公然兜售 “绕过人脸识别” 的服务,部分黑产人员甚至宣称能够突破某些政务平台的审核,其猖獗程度令人咋舌。

攻击者能够利用 AI 绕过人脸识别,背后有着一定的技术原理。人脸识别系统的算法往往依赖特定可测量指标,攻击者便针对这些指标进行数据作弊。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显示,戴上特定花纹眼镜,能使人脸识别系统认错人的概率高达 80% 以上;还有研究人员通过向系统展示带有攻击指令的二维码,实现了非人脸数据的匹配成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家、技术公司以及用户自身都需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应对。国家层面,已针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现状采取措施,规范技术应用,加强监管力度,从宏观层面保障公民信息安全。技术公司也在不断升级防御技术。许多支付及金融机构采用多模态验证方式,如将 3D、红外、活体检测等技术相结合,提高识别门槛;同时,研发 AI 深度伪造检测工具,以 “魔法打败魔法”,像蚂蚁数科的 ZOLOZ Deeper 等,都在与 AI 换脸的对抗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为用户,我们更要提高警惕。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且不可更改,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在日常生活中,应谨慎授权使用生物识别功能,切勿随意在不可信的平台或场景中进行人脸识别。例如,不随意参与来源不明的人脸识别活动,对于要求刷脸的 App,要仔细查看其权限和隐私政策。在涉及银行账户等重要资金操作时,更要确保操作环境安全可靠。

 

AI 人脸识别威胁已然存在,只有国家、技术公司和用户齐心协力,从政策监管、技术升级和个人防范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筑牢银行账户的安全防线,保障我们的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最新文章

应对 AI 人脸识别威胁,筑牢银行账户安全防线

科技

 

阅读11739

绕过人脸识别的 AI,当心你的账户被盯上

科技

 

阅读14500

电影《戏台》带给我们的思考

电影

 

阅读14769

付辛博认证颖儿是工作狂

明星

 

阅读19708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为家庭减负,促生育发展

新闻

 

阅读10308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