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以所谓 “国家安全” 为由,不断扩大对芯片等设备的出口管制,试图打压中国技术发展,这种单边主义的霸权行径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也给中美两国及世界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自 2022 年起,美国便开始对芯片出口管制不断加码。2022 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一项 “临时最终规则”,对半导体供应链各个环节、相关技术设备到专业人才,对华进行全流程管控限制 。2023 年 10 月,在此基础上,又增强了对先进计算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支持超级计算应用和最终用途物品的对华出口管制。到了 2024 年,美国的管制手段更加多样,据路透社 8 月 13 日报道,美国政府已在出口的人工智能芯片等货物中秘密安装追踪器,以检测货物是否被运送到受美国出口限制的目的地,戴尔和超微等制造商发出的服务器货物中包含英伟达和 AMD 的芯片,也被安装了追踪器。白宫和国会还提议要求美国芯片公司在芯片中加入位置验证技术,防止先进芯片流入受限国家。


美国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管制,其目的主要有二。其一,维护自身在芯片及相关技术领域的霸权地位。芯片作为现代科技产业的核心,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5G 通信、军事国防等关键领域。中国在芯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上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这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企图通过出口管制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进而阻碍中国在诸多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其二,将科技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美国试图通过拉拢盟友组建各类半导体出口管制 “小圈子”,如发起组建 “芯片联盟” 倡议,胁迫日本、荷兰等国加强对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妄图构建针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科技封堵国际防线,以此巩固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霸权。


美国不断扩大芯片出口管制,对中国技术发展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一方面,短期内对中国相关产业造成冲击。部分依赖进口芯片的企业面临芯片断供风险,生产经营受阻,如一些智能设备制造企业因芯片短缺不得不减产或调整生产计划。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与动力。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在芯片研发领域的投入,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促使中国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降低对国外芯片的依赖程度。
面对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中国已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在技术层面,持续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克芯片技术难题,目前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已实现突破。在产业政策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芯片产业发展的政策,从税收优惠到产业园区建设,全方位推动芯片产业自主发展。


美国扩大芯片等设备出口管制是逆全球化的错误行径,其不仅无法阻挡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反而会促使中国更加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时,这种霸权行为也损害了美国自身企业的利益以及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在全球化时代,开放合作才是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