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今年“3·15”期间被曝出“使用隔夜柠檬”,在网友“激情护短”下,蜜雪冰城股价仍呈上涨之势,被外界评价“颠覆港股历史”。
再看泡泡玛特,在Labubu这一“塑料茅台”带动下,2024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其中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营收增长更超7倍,成为泡泡玛特旗下营收第一的IP。
泡泡玛特历年营收表现 图片来源:Wind
截至6月9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250.8港元,总市值3368.1亿港元。今年以来,泡泡玛特股价已上涨超170%。若将时间线拉长,从2024年初至今,泡泡玛特的股价涨幅超过了11倍。
消费品牌不少,“胜出者”因何脱颖而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新消费企业能接住“泼天富贵”,源于其踩中了当下的消费“痛点”。有分析指出,蜜雪冰城在“性价比”上做到极致,在消费转型的背景下,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而泡泡玛特则是瞄准情绪消费需求,以盲盒的未知和Labubu的社交属性俘获“娃粉”的心。
由于创始人来自河南的共性,也有人尝试挖掘这些公司背后的河南印记。
财经作家秦朔曾撰文剖析河南商人的共性。在他看来,河南商人“简单、真诚”,“就像蜜雪冰城的核心价值观,‘真人真心真产品,不走捷径不骗人’,就像王宁常说的,‘关注经营,关注长期’”;同时,他们又“厚道”,“就像蜜雪对加盟商的支持”。
也有人认为,河南商人遇见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他们“普遍实在、谨慎、重视实业,对营销包装和资本运作偏好不大”。因此,尽管在过去狂飙突进的年代里未能脱颖而出,一旦消费进入更加务实的周期,河南商人以“中式霸总”之姿更能“穿越周期”。
重塑路径
从今年3月开始,有关河南商业的讨论开始不断发酵,讨论焦点正是蜜雪冰城、泡泡玛特,以及被视为新一轮商业“标杆”的胖东来——三者被并称为河南商业跑出的“三头象”,都是“中国消费领域的现象级企业”。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刘姝 摄)
河南也在谋求抓住这一轮发展之机。今年3月召开的河南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专门邀请胖东来相关负责人上台发言。而后,当地媒体频繁提及河南新消费企业与当地经济的关联,以期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之法。
而放在河南首富变迁的新趋势下,有关新消费重塑河南的路径也浮出水面。
在泡泡玛特之前,连续近10年居于河南首富之位的是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2014年,以22头猪起家的牧原股份登陆A股,上市当年就以90亿元的财富超过辅仁药业朱文臣,首次接任河南首富。而后,在猪价一片上涨声中,牧原股份凭借“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快速扩张,秦英林的财富雪球也越滚越大。
当时的河南,最大的标签也是农业。如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杨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直到现在,河南仍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每年贡献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以上。不仅如此,包括双汇、卫龙等知名食品企业名声在外,也加深了河南与“口腹之欲”的绑定关系。
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王宁与秦英林的位次交替,事实上反映了河南产业标签的转变,即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向新消费、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拓展和转型。河南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从以基础产业为主逐渐向以创新和消费驱动的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