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发展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被形象地誉为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
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神经生物学、传感器等技术提升,“脑机接口”这项听起来很科幻的技术,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山东济南的这家实验室内,伴随着一道道指令的发出,几架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翻转,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令人称奇的是,这些无人机的“操控者”并非手中握着遥控器的专业飞手,而是头戴脑电帽的实验人员。
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卫民:通过脑机接口,采集实验人员的大脑信号,然后经过算法滤波、运动识别,可以判断出他想要下发的命令。
脑机接口的工作原理可以这样简单解释,大脑在思维活动时会产生脑电波,脑机接口系统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实现人与机器或外部设备之间的交互。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无线脑电采集系统,也就是俗称的脑机接口,可以实现4K赫兹的采样频率。
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卫民:4K赫兹的采样频率,就是一秒钟可以采4000个点。通过这么高频率的采集,我们可以对人的脑电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再对人的意图进行分析和识别。
作为一项瞄向未来的前沿技术,脑机接口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涵盖医疗、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医疗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页码:下一页